统战风采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统战风采

全国政协委员贺晗: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中西部数字经济做大做强

  • 时间:2024-03-19
  • 点击量:
  • 【字体:

3月4日至1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山西数据流量谷董事长贺晗积极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 协商议政、建言献策,围绕“推动数据交易机构互联互通、促进智算资源互联互通、加快拓展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应用场景”三份提案,和“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数据要素”“数字经济”等两会热门话题,从国家层面、市场层面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网百余家媒体围绕贺晗委员的提案建议发布近千篇新闻报道,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

作为本届全国政协委员中最年轻的一位,贺晗委员始终将“推动中西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使命担当,聚焦推动解决中西部数字经济发展普遍面临的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缺平台等问题,长期围绕数据新型生产要素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路径中涉及的产业政策、创新举措、产业资源等展开系统调研,并结合数据流量谷发展三年多以来在数字经济领域深度探索和实践的成果,两年来提交了5份相关提案,为激活培育省内新质生产力,推动山西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智。

数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贺晗表示,数据具有可复制、可共享、无限增长和供给的禀赋,新质生产力把数据作为驱动经济运行的新质生产要素,打破了传统要素有限供给对增长的制约,为持续增长提供了基础与可能。“数据要素×”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创造新产业新模式,实现对经济发展的倍增效应。

2023年以来,国家数据局组建、数据资产入表、各省数据局揭牌设立、《“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发布……数据要素迎来历史发展机遇,东中西部重新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国家数据局提出到2026年底,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数据交易规模增长1倍的总体目标,鼓励地方政府建设数据特色园区。而早在3年前,贺晗委员便带领数据流量谷开始了探索实践。

山西数据流量谷前身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从2020年开始,首创性地探索出通过数据要素打造数字产业集群的实践路径。截至目前,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有75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入驻,数据要素流通交易规模突破43亿元,拉动入园企业累计营收超352亿元,平均每1元的数据要素投入带来了近8.2元的经济产出,这是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直观体现。

2023年,“全国数据要素第一园”——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由园升谷”进阶蝶变。2023年12月28日,山西省(民营企业)“数据要素×科技创新”大会暨山西数据流量谷启动仪式在太原举行,省委副书记、省长金湘军出席并启动。山西数据流量谷集聚企业逾1000家,数据、技术、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规模效应在谷内不断放大裂变,“数据要素×科技创新引领,算力算法支撑”的新质生产力实践路径逐渐成熟。流量谷搭建的“园区+平台+金融”的服务体系,通过云会计服务平台推动数据要素入表实现资产化,再通过链接金融机构实现资本化。近日,山西省首笔无质押数据资产增信贷款在山西数据流量谷落地,标志着园区打通了数据由要素到资产到资本的可行路径。

新质生产力,要义就在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的‘新’,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贺晗坦言,科技创新应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一体化推进部署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从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正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从GPT到Sora,从单模态到多模态,从单一智能到通用智能,大模型技术引领了新一轮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热潮。“将‘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相结合,用数字化、智能化推动各行各业降本增效、提质提速,才能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贺晗表示。

目前山西已经有一定的数字化智能化基础,比如煤矿领域,截至去年末,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118座、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491处。山西数据流量谷引入杉树科技、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产业资源,持续推动大模型技术与煤、焦、钢、电、新能源、大宗物流等山西特色优势产业的丰富应用场景和行业数据要素相结合,训练打造垂直领域大模型,助力传统产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深度转型升级。比如炼钢企业通过大模型实现原材料动态最优配比,工业企业利用大模型分析设备传感器数据、预测设备故障、进行预测性维护、减少停机时间等等。

作为大模型训练的底座,受智能算力需求激增影响,去年以来,智能算力缺口大、供需矛盾凸显成为普遍现象。山西数据流量谷率先建立普惠算力调度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广泛汇聚多方算力资源,纳管零散算力,整合闲置算力,推动智算服务逐步从“按指定规格购买资源”的粗放管理模式向“按任务匹配资源、按资源使用量结算”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不断降低入谷企业算力使用成本,实现算力普惠,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推理、机器学习、视频渲染、离线分析等业务场景不断在园区汇聚。

向新质生产力要增长新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经济增速提出了5%左右的预期目标,在当前各方面环境下,实现这个目标并非易事,必须要向新质生产力要增长新动力。”贺晗表示, 新质生产力,最终落脚点还在生产力。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必须要打破先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束缚,促进人才链、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全面融通,以“新”提“质”、以“质”催“新”,从而培育发展动力。

在数字经济领域,东中西部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直存在。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也指出了我国在不同区域间数字鸿沟未有效弥合,甚至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的现实问题。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直观体现在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上。浙江、广东、北京等地,数字经济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数字经济GDP占比50%左右,而大部分中西部省份只有25%左右。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缺平台,是中西部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普遍问题。山西数据流量谷推动数据要素围绕“流通-聚合-应用”链路上量上规模,来吸引带动人才、资本、技术要素沿着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不断在本地落地,走出了一条中西部地区发展数字经济的新路子,并凝结出“新新结合、轻轻联动、前轻后重、数实融合”的具体实践路径。

“新新结合、轻轻联动”,即新业态与新生代企业家的结合、年轻人与轻资产的联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对人才要素的吸引,助力数字经济创新创业。依托低成本的数据流量供应,园区培育了短视频、直播电商、电竞游戏、虚拟数字人、元宇宙、新个体经济等新业态,成为吸纳就业、孵化创业的重要载体,带动大学生直接就业逾1.3万人。“前轻后重、数实融合”,即通过轻资产数字化平台带动重资产项目落地,系统性挖掘省内数字平台、数据要素背后的智能制造、能源装备等重资产项目。比如上市公司豪尔赛在流量谷打造电动重卡绿色交通能源互联网平台,在平台牵引下,后续将在山西投资180亿元建设600座电动重卡换电站,全部达产后预计年营收约100亿元,年税收约10亿元,首批已在吕梁、清徐、长治等地投入运行。

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的贺晗长期从事数字经济领域工作,推动数据流量谷在“一谷多园N平台”的总体架构下,在全省布局了1个总部基地和8个特色分园区,集聚企业逾1000家,搭建了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云会计服务平台、低碳云账户平台、智能算力服务平台等10个数字化平台。

数据流量谷不是园区的简单集合,实质是放大数据、技术、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规模效应,产生裂变,更大意义在于产业招商的品牌辐射效应。“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预计到2025年,数据流量谷将集聚2000家数字经济企业,辐射带动10万人就业,达到100亿元的数据要素流通交易规模,为山西贡献超1000亿元数字经济增量规模,成为省内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贺晗信心满满。